About Guangxun

关于光迅

信号断链,生产受阻!看此厂是如何破局的!
2025-07-31 10:07:54 125

在涂料行业产销两旺的2025年,某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却遭遇了“甜蜜的烦恼”——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生产线日夜运转,工人们却频频陷入“信号消失”的困境。

“又没信号了!把油漆桶搬到门口扫码!”

这样的喊声在河北某涂料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此起彼伏。由于传统Wi-Fi覆盖存在盲区,工人不得不将一桶桶沉重的涂料人工搬运到有信号的位置才能完成扫码登记,不仅增加了大量无效劳动,更导致交付工期一再延误。

困局:当信号盲区撞上生产旺季

走进生产车间,你会看到一种“奇特”的工作场景:在原料堆放区和成品暂存区,工人们不是直接扫码记录,而是推着小车将货物来回搬运。原因很简单——这些区域的Wi-Fi信号时断时续,扫码枪根本无法稳定工作。

“我们测算过,每个工人每天因此多走的路程超过5公里,相当于每天多消耗30%的工作时间。”负责生产管理的王主管无奈地表示。

更严峻的是,随着业务量激增,室内仓储空间已无法满足需求,公司计划在室外搭建临时仓储大棚。但北方冬季严寒、夏季高温的恶劣环境,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能在-25℃至55℃ 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的工业级设备。

传统组网的扩展性不足也日益凸显。每次产线调整或新增设备,网络布线就成为大工程,严重影响改造进度。生产数字化迫在眉睫,网络却成了拖后腿的短板。

寻根:传统组网的“七宗罪”

经过技术团队深入排查,传统组网方案暴露出七大痛点

覆盖能力有限:单台AP穿墙后信号衰减严重,每增加一堵混凝土墙信号衰减约15dB

漫游体验差:不同AP切换时存在明显卡顿,扫码业务频繁中断

干扰严重:车间内变频器、大型设备导致2.4GHz频段干扰严重

扩展困难:新增AP需独立布线,施工周期长达3-5天

管理复杂:每台设备需单独配置,故障排查效率低

环境适应性弱:普通AP无法满足室外恶劣环境要求

带宽瓶颈:千兆上行带宽无法满足未来8K质检视频回传需求


“我们尝试过各种优化方案——调整发射功率、设置弱信号剔除阈值、更换高增益天线,但都是治标不治本。”IT部门负责人刘工坦言。

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传统组网的结构性缺陷就会集中爆发。

破局:全光组网带来的变革

面对困境,油漆厂技术团队做出战略决策:

跳过过渡方案,直接部署智慧光迅全光网络

全光组网与传统方案对比,优势明显:

传统铜缆组网全光组网
带宽能力千兆到桌面万兆到机器
传输介质铜缆(网线)光纤
架构复杂度多级交换机堆叠无源分光器直达终端
覆盖半径单AP覆盖半径≤15米单PON口覆盖≥20公里
抗干扰性易受电磁干扰完全电磁免疫
运维效率设备独立管理统一网管平台
生命周期5-8年需更换30年使用寿命
能耗对比高(每点位≥5W)极低(无源分光)

新生:光联万物的智慧工厂

在油漆厂区,全光网改造已初见成效

车间层:采用工业PON技术,OLT设备部署在中心机房,通过单芯光纤连接分布在车间的32台ONU,实现全车间无死角覆盖。扫码枪在任何位置都能获得稳定≥-65dBm的信号强度。

仓储层室外大棚部署IP67防护等级的工业级ONU,通过光纤直连,耐受-40℃至75℃极端温度,抗腐蚀、防尘防水,经受住了北方沙尘暴考验。

网络层:采用全光组合方案,满足未来网络平滑升级

EAAS管理平台设备统一上云,实现“五个可视”——拓扑可视、状态可视、流量可视、故障可视、安全可视。

效果立竿见影

扫码效率提升300%,不再需要人工搬运货物;网络运维人力节省50%;室外仓储大棚的网络部署周期从原来的2周缩短到3天。

“全光网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油漆厂CIO在项目总结会上强调,“作为全国唯一获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的涂料企业,我们必须在新基建浪潮中走在前列。”

启示:传统制造业的网络重生

此油漆厂的实践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①顶层设计先行

将网络规划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制定分阶段实施路线图。

②场景化部署

生产区侧重可靠性和抗干扰,仓储区强调环境适应性,办公区注重用户体验,采用不同规格的光终端设备。

③绿色节能

无源光网络比传统交换机节能40%,助力企业达成“双碳”目标。

④持续演进

选择支持GPON/XGS-PON/50G-PON三代共存的平台,保护投资的同时确保平滑升级。

对于油漆厂这样的制造企业,全光网已不仅是连接工具,更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设施。

当最后一台传统交换机被替换下架

车间里不再有工人推着涂料桶找信号的场景

扫码枪的“嘀嘀”声在整个厂区此起彼伏

奏响数字工厂的新乐章

在光纤铺就的康庄大道上

这家涂料龙头企业正描绘着新型工业化的绚丽图景

图片

智慧光迅 | AINOPOL